3)第1126章_火热的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,且快速扩大的工人群体也没有什么不满的,因为这个时间段内,大批从关内来的农民转化为了建筑工人,他们获得的待遇要比关内的农村雇工好的太多了。而那些表现出色的建筑工人还被招募进了工厂,成为了待遇更好的产业工人,这就更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。

  但是这一时期的东北工业总的来说都是亏本的,是革命委员会依赖贷款维持着工厂的生产,自然也不会让工人们超过8小时工作日,工人在上班期间倒是有一半时间是在扫盲和进行技术培训。

  1914年欧洲战争爆发,哪怕是最劣等的工业品,在市场上都成为了紧俏货。对于那些在战场上未必能活过三周的士兵们来说,质量低劣的军装和军需品不是问题,没有补给才是最大的问题。战争刺激了欧洲以外国家的生产能力,特别是对于正处在刚刚建设出成果的东北,工厂需要更多的工人才能运转起来,而那些民营工厂也展开了对于熟练工人的争夺战,于是原本不应该出现劳动力匮乏的中国,在战争期间东北却一直都处于劳动力不足的状态。

  虽然关内各省有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,但是很少有人会搬迁过去,即便撇开关内外的社会治安及地方政府的税收政策的差异,光是东北能够提供的便利交通、廉价能源、充足的供应链和丰富的订单,就不是其他地区能够提供的,最多也就是上海、青岛和天津、武汉这些港口城市还能提供一些生产上的便利条件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国营工厂的工作日很快就超过了9小时,民营工厂则超过了10小时,甚至还有12小时的。原本还觉得过的不错的工人们,现在也开始不耐烦这种长时间的加班了。特别是那些民营工厂,有的工厂现在还实施把头制度,就是说工厂不是直接雇佣的工人,而是同把头进行交易,你带多少工人过来,工厂就付你多少钱,至于你怎么给工人发,工厂就不管了。

  在这种把头制度下,工人不仅得不到任何保障,甚至连每月的工资都要被克扣,甚至还有遭到把头的毒打和虐待。而这些被把头从乡下带到工厂的工人,几乎不被允许出工厂,每日除了上班就是在工厂的宿舍,早上顶着星星上班,下午戴着月光回宿舍,形同坐监。

  对于工人中的先进分子来说,这样的生活显然是难以忍受的,特别是在他们接受了工人中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政治教育后,就提出了要维护8小时工作制,打倒把头制度及反对对工人进行监禁及搜身等侮辱压迫的工厂制度,国营工厂主要是8小时工作制的问题,后面那些激怒了工人们的问题都在民营工厂中。

  工人们发起的斗争自然获得了各工会的支持,但是却遭到了革命委员会政府

  请收藏:https://m.os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