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五十八章离婚协议书_重回八零年代我妈年轻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口头上的承诺,怕他以后反咬自己,特意去把村长叫了过来。

  村长本想在劝劝,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,这是老话,不想他们俩离婚,日子总得凑合过下去。

  可见陈贵兰态度强硬,村长连想起之前的种种行为,也明白确实这日子是过不下去了,夫妻之间没有什么感情了,那就好聚好散。

  他来当个公证人。

  甲方:江涛海

  乙方:陈贵兰

  每年乙方固定支付1000元给甲方,支付满五年就可脱离一切关系。

  甲方自愿放弃女儿的抚养权。

  这份文书是江盼籽写的,村长看了看也没什么错的地方,就让两个人按了手印,按完手印,陈贵兰就催促着他去离婚,她实在是等不下去了。

  村长开着拖拉机送他们三个一块去了镇上民政局。

  路上江涛海还念念叨叨的,说什么她以后百分百会后悔的,以后哪里还能找到他这种好男人,说陈贵兰就是死脑筋,要是早点生了儿子不就没有这些事情了,说那个老头子又不会养她们一辈子。

  陈贵兰无视他,只是在看路过的过往风景,风穿过来,她只觉得轻松多了,终于解脱了。

  江盼籽则是庆幸现在是1986年,而不是更早的时候,否则根本不能离婚。

 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典《婚姻法》中除了有协议离婚程序和诉讼离婚程序外,并没有明确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,但这引发了很多问题。

  因为在《婚姻法》颁布后,中国出现了离婚潮,其主力不是包办婚姻最严重的农村夫妇,而是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锻炼的军队和地方干部,他们给出的理由都是“父母包办”,先与原配离婚之后便与城里的女大学生出身的干部缔结良缘,而这些被离婚的农村妇女往往是“离婚不离家”,继续在乡下承担养育子女,事奉公婆的重担,这显然是不公允的。

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在近30年的时间内,中国不断完善《婚姻法》,逐渐形成了“三看一参”的离婚标准。

  所谓的“三看一参”就是一看婚姻基础,是自由结合还是包办;二看婚后感情;三看离婚原因,是夫妻双方不通音讯还是夫妻一方患病等其他原因;最后是要注意子女利益和社会影响。

  此时离婚需要正当的理由,感情不合算不得是正当理由。

  在1980年,中国通过了新的《婚姻法》,离婚条件中明确写了一条,如果夫妻感情破裂,调解无效,准予离婚。

  从这里开始感情不合成为了正当理由,中国再次引发了持续十年的离婚潮。

  然而事实上80年代初想要离婚却并非易事,因为婚姻中处于弱势的那一方坚决不同意离婚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。

  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件就是王永贞自杀事件和“秦香莲上访团”事件。

  话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os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